郑州通报称, 在上市时受到监管的新三板公司, 对于其申请上市“转让”,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辅导时间, 加快上市进程, 应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 面对业绩大幅下滑, 三类股东清理和大股东股权质押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2011年因涉嫌高污染隐瞒不报被IPO被拒的伟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林股份”)重新走上了辅导之路一帆风顺, 诸多隐忧可能让这场三年未果的“持久战”再度拉长。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调查后, 威林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未来发展需要, 将会计师事务所由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中天云会计师事务所。伟林股份隐藏着业绩下滑、盈利能力减弱的担忧。 2019年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6.3万元, 同比下降50.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4.48万元, 同比下降71.49%;每股基本收益为0.17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去年同期为每股0.34元, 同比下降50%。对于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伟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尹华初回应《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主要原因是公司新建生产线正在调试, 还没有达到生产能力, 对性能有影响。 IPO之路坎坷 伟林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伟林化工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8年, 主要生产橡胶助剂(促进剂、硫化剂、抗氧剂)、热固性树脂、有机化学品工业中间体等产品。公司前三名股东为郭同信持股20.91%、中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7.73%、王志强持股12.89%。旗下子公司包括濮阳朗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濮阳威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濮阳龙都化工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威麟股份有限公司的IPO之路坎坷。 2011年,

伟林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首次公开募股招股说明书。公司原计划发行A股1670万股, 发行后总股本6670万股。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其招股书存在“一堆”漏洞, 包括公司毛利率逐年下滑、对前两大客户销售的依赖相对集中、公司经历了数次离奇的股权转让和转让定价”太随意了”的问题。作为“高污染”化工企业, 蔚林因环境污染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 “一袋一筐”的缺陷和污染问题直接导致了伟林IPO申请的夭折。
        2011年, 中国证监会11月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 伟林的IPO申请未获批准。第一次碰壁的伟林股份并没有放弃上市的梦想。 IPO被否决后, 拿下第二名, 将目光转向新三板。 2014年9月, 伟林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申请上市, 并于2015年2月2日成功挂牌。然而, 新三板并不是伟林梦想的终结。五年后, 伟林股份重组, 再次走向IPO。
       河南中国证监局官网信息显示, 伟麟股份于2016年6月6日与地平线证券签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指导协议》, 并于同日完成备案。超长辅导期于今年8月8日结束, 维林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第十九期辅导期。自咨询备案以来已经三年了。除业绩下滑外, 还有股东清理核实问题、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三类。诸多隐忧将成为伟林股份上市路上的绊脚石。资深投资人郭士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辅导期长短因公司而异, 3到6个月是普遍现象, 但IPO辅导时间过长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财务问题、信息披露问题等, 也会增加公司的时间和成本压力。”威林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九期指导工作进展报告显示, 目前三类股东共有十余名股东, 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股东接洽。根据证监会最新审核政策, 我们将发布处理方案, 力争尽快解决三类股东问题。所谓三类股东, 是指新三板以合约基金、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定向、专项和集合)公司形式的股东。 2018年1月, 证监会明确新三板上市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东分为“三类股东”。审查要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类股东”不得为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人及第一大股东;二是要求纳入金融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三是公开透明;四是合理安排期限, 符合现行的锁定期和减持规定。伟林股份三类股东的清算及核查问题尚未解决。是否不利于公司上市进程?伟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尹华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公司三类股东持股比例极低, 不影响公司上市。证券发行监管机构在审核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时, 将特别关注股权结构是否清晰、是否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实际控制人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发生变更等。 IPO公司的控股股东也应尽量避免股权质押。伟林第十九期辅导工作进度报告显示, 截至目前, 公司大股东郭同信已质押1500万股, 用于公司借款。 “控股股东质押股票的现象经常存在, 质押的股份有的用于贷款, 有的用于其他用途,

但质押率过高, 超过50%可能存在质押等风险清算等, 市场环境不好。或价格大幅下跌, 对上市公司造成不利影响。”资深投资人郭士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编辑:颜辉主编: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