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道, 位于CBD核心区的盈嘉中心即将迎来新东家万科集团。 当房地产开发商在传统住宅市场无法继续获得预期利润时, 他们大举进军商业地产领域, 万科就是其中之一。 “万科此举也与当前市场的变化有关。” 易居北京研究院副院长穆增斌认为, 由于目前利润率较低, 万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宣布进入商业地产寻求转型。 嘉中心旧楼改造也是其在商业核心区获取土地和项目的方式。 万科接管盈嘉中心。 华夏时报记者在盈嘉中心现场看到, 中心B座前已经搭起了高脚手架, 正在施工中。 盈嘉中心的拆除工作早在去年底就开始了, 目前B座7楼的拆除工作已经完成。 不仅内部, 外墙也将拆除重新装修, 2010年底前完成基础工作。据了解,

北京万科已基本决定从中信地产手中接手盈嘉中心, 通过目前的大规模改造, 它可能会变成一座高档商住楼。
        “住宅是万科的主流产业, 在万科还没有真正开始商业地产运营的时候, 把盈嘉中心改造成商住楼是合情合理的。” 中信证券一位地产分析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万科的收购应该主要是考虑到其在住宅领域的运营经验和实力, 而盈嘉中心的布局也更适合住宅改造。 不仅如此, 万科的另外两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也即将推出。 3月26日, 万科以翻倍底价的价格拿下东莞长安75653平方米的地块。 在这个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中, 规划了7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 其中包括一座约60层的标志性商业建筑。 4月8日, 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在当地举行的东西方合作贸易洽谈会上宣布, 万科将“在曲江开发总投资80亿元, 建设4872亩综合体”。 .以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国际会展产业园。 “万科早就计划发展商业地产, 但没想到这么大力度, 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中信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 向商业地产转型同样耐人寻味, 2009年8月, 凯德置地的毛大庆搬到万科, 落户华北, 令人浮想联翩, 他说“万科并不是绝对不做商业地产”。 石仍然在各种公开场合坚持万科做“减法”已久, 不会进军商业地产。2009年11月16日, 万科总裁于亮向全国大众媒体宣布了新战略:万科将增持 未来持有物业的储备, 近期将推出养老物业、酒店、商业设施等多种物业类型。
        对发展持股的关键是 8:2。 和今年3月1日, 万科在香港发布了2009财年报告。 不过, 于亮总裁强调, 万科定位为主流住宅, 并无开发投资物业或进军其他房地产领域的计划。 但实际上, 现在万科似乎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境地。 上述中信证券房地产分析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2008年市场调整期间, 以碧桂园、恒大为代表的住宅模式遭遇重大困难。 2009年下半年以来, 万科这个“不正当之王”的一二线重点区域的拿地难度越来越大。
        “万科的商业模式受制于两个因素, 一是成本合理的土地储备, 二是融资。” 上述分析师对万科现有模式进行了点评。 可以判断, 征地并不是万科的强项。 现阶段, 央企的强力介入和地方政府日益流行的土地捆绑经营模式, 让万科的土地获取难度越来越大, 成本越来越高, 利润空间越来越局促。 因此, 即使万科有正确的融资渠道, 但在拿地方面却频频受阻, 这无疑成为万科真正的麻烦。 长江证券分析师苏学晶认为, 万科被迫丰富产品线, 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土地出让捆绑了一定比例的商业配套。 竞争优势。 各大开发商加大对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并不少见。 就在万科被披露重金投资多个商业地产项目的几天后, 4月13日, 保利地产也表示, 未来3至5年, 将持有大量商业地产项目。 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到总投资的30%。 如今, 开发商对商业地产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各大开发商纷纷表示将提高商业地产投资比重。 作为保利地产零售业务的起点,

南海保利水城在开业后的一年内拥有超过95%的租赁面积, 这将为保利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 而保利似乎也尝到了商业地产的甜头。 据了解, 保利地产目前拥有商业物业, 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涉及商场、酒店、写字楼和会展等商业领域。 保守估计总市值超过150亿元, 未来年租金可超过10亿元。 . 未来三年,

保利地产持有的商业物业面积将增加到300万平方米。 较早进入商业发展的富力地产也在广州加速商业布局。 除了在珠江新城推出多个商业项目外, 富力今年还将加快开发综合商业项目海珠城地块。 此外, 此前专注于住宅开发的合生、华润置地等开发商也纷纷为其商业地产开发设定了发展目标。
        对于开发商对商业地产开发的热情, 首开集团总裁刘晓光曾在“2010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年会”上表示, 目前开发商在证券中获取资金的传统方式和渠道 市场通过增发股票和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逐渐普及。 狭窄的因此, 大型地产公司开始考虑开发和持有酒店、写字楼、高档公寓等经营性物业, 为企业持续提供稳定的租金收入。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关切地指出, 开发商扎堆开发商业地产, “毕竟商业地产不像住宅, 受众更窄, 投资周期更长, 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