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报道 近日,

一线城市北京、广州发布的半年度财税收入报告显示, 在亮眼的财税收入背后, 仍要归功于房地产行业的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近日也表示, 今年上半年, 税收收入增速虽然总体低位回升, 但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房地产在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过高。 事实上, 在此前的楼市调控中, 加大财税和调控房价一直处于楼市调控政策平衡木的两端。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增加财政税收、稳增长无疑更为重要。 7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以“稳中求进”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 并发表关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声明 也改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不提监管。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这一说法对当地政府来说也是“好消息”。 土地收入最解渴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最解渴的就是土地出让收入。” 广东省财政厅的一位人士是这么认为的。 在房地产行业的带动下, 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收获颇丰。 根据北京市政府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报告, 今年上半年, 北京市财政收入1963.7亿元, 同比增长12.7%, 完成全年的54.3%。
        预算。 其中, 仅房地产业上半年就完成税收收入375.3亿元, 同比增长43.4%,

占北京市财政收入的近1/5。 对广州而言, 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也成为上半年增加财税收入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 上半年销售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分别增长68.2%、73.1%和63.8%。 三项增加41.2亿元, 占财政总收入的52%。 与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惨淡相比, 广州市财政局公布, 今年上半年,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0.1亿元, 增长17.2% 率在全国七大城市中排名第二。 预算的一半。 事实上, 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 全国多个省市纷纷选择通过税收等方式填补财政收入缺口, 以应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困境, 房地产业已成为复苏的重点对象。
        记者从多地财政部门获悉, 不少地方政府采取预征税款、将下年度纳税任务下放企业等方式, 确保地方财税收入稳定, 房地产业 是目标行业之一。 “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行业税收两个账户在上涨, 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 华南某地产公司高管表示。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税收分析显示, 1-6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分别增长11%和8%, 而房地产业务 税收和契税分别同比增长45.7%和39.8%。 以广州为例, 与房地产相关税收总额超过40亿元相比, 广州官方数据显示, 全市土地出让收入为3.07亿元。1亿元, 土地出让收入增长2.2倍。 上半年, 北京房地产业完成税收375.3亿元;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显示, 上半年北京市土地交易地价总额达664.2亿元。 过度依赖风险 “随着房地产税的上调, 上半年地方财政压力确实有所减轻, 但面对不对称的税收结构, 政府有一定的考量和顾虑。” 上述广东省财政厅坦言。 从上半年北京、广州和深圳的财税收入行业对比来看, 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贡献优势明显, 但掩盖了进出口和消费疲软的迹象。 事实上,

实体经济并没有明显加速。 数据显示, 北京金融、制造业、房地产、批发零售四大重点行业财政收入呈现“三增一减”态势。 房地产和制造业的大幅增长弥补了增长乏力, 批发和零售贸易下降。 深圳的银行、证券、制造业和商业所得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上半年实体经济利润呈下降趋势。
        虽然今年利润增速有所回升, 但仍低位徘徊。 一位政府官员向本报记者分析, 今年上半年, 中央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存在矛盾。 “但是, 一旦房地产投资风险过大, 也会对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很大的牵连。据全国土地学会副会长黄晓虎研究员介绍, 在东部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中 地区, 土地出让占30%, 土地抵押贷款占60%,

财政收入仅占10%。“打压房地产也不利于产业调整和转移。” 珠三角曾向记者强调, 当地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被房地产绑架了”, 尤其是在当地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同时“想发展没有房地产是不现实的”。 ” 事实上, 即使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加, 也并没有彻底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的困境。
       广州市财政局公开表示, 在 今年末, 同级政府债务余额为1340.48亿元, 需分8年偿还。 因此,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国五”政策效应的消除, 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与中央博弈的结果, 楼市调控向来是不可避免的。 让位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