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日报道, 期货市场震荡。在中美两国领导人正面通话的刺激下, 有色金属板块全红。但是, 相对于工业品的上涨, 石油和油籽受到了沉重打击。豆粕和菜粕今日开市一小时后休市。截至收盘, 农产品期货大幅下挫, 有色金属多数收涨。菜粕、豆粕、大豆2号收盘跌停, 跌幅5%;铁矿石、原油、豆油、大豆1跌超3%, 焦煤、PTA跌超2%;糖价下跌 1.4%;锰硅、螺纹、郑煤、玉米、焦炭、硅铁、郑醇、盘条等倒闭。沪铜涨逾2%, 郑棉、沪镍、沪铝、沪锌、沪银、沪铅、橡胶涨逾1%。据了解, 同一天,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文称, 他刚刚与中国国家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非常好的对话, 重点是贸易摩擦, 所涉及的问题将在阿根廷G20会议上提出。中美贸易战趋于缓和。
       豆粕、菜粕双双跌停。市场分析人士称,

由于特朗普的推文表明中美贸易摩擦正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 因此这条推文一出, CBOT美豆就大涨。近4%, 但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1901合约下跌4.99%, 收于跌停。随着11月6日美国中期选举临近, 特朗普开始放出一些言辞缓和贸易战局势。中美贸易战有缓和迹象, 这也是今日豆粕大幅下挫的导火索。 “今年4月以来, 美国发起贸易战, 中国反应强烈, 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关税、中美贸易形势的变化已成为国内大豆市场的主导。进入9月份,

随着南美可进口大豆的持续减少, 国内对大豆供应短缺的担忧, 导致9-10月初豆粕期货现货价格大幅上涨。 ”中粮网高级分析师徐双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徐双双指出, 10月中旬以来, 为缓解国内豆粕供应紧张的局面, 政府出台了取消豆粕出口退税、开放印度菜粕进口、出台饲料标准减少豆粕用量等一系列“开源节流”政策调控措施改善了各方对长期供应的担忧, 1日晚间, 中美领导人通电话的重磅消息, 是国内豆粕期货暴跌的直接原因。
       双方领导人会谈释放贸易僵局或将打破的信号, 国内豆粕M1901合约盘中直线下挫, 跌停3 105.元/吨, 下降4.99%;美国大豆飙升近 4%。事实上, 大豆的供需格局并未出现实质性逆转, 中国不可能在美国取消对中国的各种关税之前取消美国大豆。 25%的关税, 目前豆粕期货的暴跌更多是资本避险情绪的释放, 以及市场持续疲软下的市场。据记者了解, 在本轮暴跌之前, 豆粕期货现货市场是基于自身基本面和政府调控政策。受此影响, 延续了一段回调节奏。供给端, 中国提前下单110010000吨南美大豆将于明年11月至明年2月交货, 有望缩小冬季大豆和豆粕的供应缺口;而在需求方面, 非洲猪瘟在东北、南部地区的蔓延依然严峻, 豆粕需求依然严峻。受不利形势影响, 豆粕成交量已有所下降, 现货市场继续走弱。华北部分油厂报价接近3400元/吨。徐双双表示, 即使没有贸易战缓和消息的刺激, 疲软的豆粕市场已经到了一定程度, 由于供需缓和, 将需要寻找新的价格平衡点。然而, 一个电话成为催化剂, 放大了市场的看跌情绪, 直接导致跌停。
       但未来中美贸易形势复杂, 仍将是影响大豆走势的关键, 需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动向和中美元首会晤。美国在 11 月底的 G20 峰会上。若贸易摩擦得到有效缓解, 预计国内外大豆市场将出现价格回调, 并可能以美豆补涨和持续停滞的形式恢复动态平衡。它将保持容易起起落落的逻辑运行。豆油库存大幅上升, 非洲猪瘟抑制豆粕需求同时,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 后期国内大豆进口量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据天下粮仓预计, 10月国内大豆到港量预计为640万吨, 11月为610万吨, 12月为600万吨, 2019年1月为500万吨。进入10月, 国内大豆到港量到港都不低, 再加上豆粕强劲, 压榨利润尚可, 油厂开工率高。 10月份国内大豆压榨总量估计为830万吨, 比去年的756万吨大幅增加。由于进口大豆低于压榨量, 国内大豆港口库存自 10 月以来开始下降。压榨量的增加伴随着豆油库存的急剧增加。截至10月26日, 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为186万吨, 比去年的161万吨增长16%。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 如果没有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支撑, 以目前全球大豆供应来看, 国内豆粕价格应该会跌至3000元/吨以下。贸易战短期解决希望渺茫, 令长期大豆供应堪忧, 市场看好豆粕期货, 进而带动国内豆粕价格持续上涨。不过, 也正因为如此, 豆粕市场也容易因中美贸易谈判的消息而出现剧烈波动。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 2018/19年度截至目前, 美国对华大豆总销量(装卸)为96.4万吨, 较去年同期的1596.9万吨下降94.0%。数据显示, 过去一个月, 至少有另外两批运往中国的美国大豆货物改道, 这表明最初的买家已将大豆转售到其他市场。 9月底在西雅图港装载36000吨美国大豆的Star Laura原定于周三抵达青岛港, 但周四该船预定抵达青岛。改成韩国了。此外, 近期抵达中国港口的两艘大豆货船尚未卸货。装载 66, 000 吨美国大豆的 Ultra Panther 已在北海港停泊了一个多月。载有大豆的货船Elsa S于9月底抵达青岛港, 目前水位线仍在88%。同时, 由于南美压榨利润不佳, 南美油厂正积极向中国转售自家大豆。据一位长期大豆贸易商称, 中国上周购买了 11 船大豆, 本周迄今已购买更多。 6船大豆, 12月还有南美大豆在售。同时, 由于今年播种较早, 目前的播种进度是历史同期最快的。巴西新大豆最早可在12月底出货, 预计明年1月将出货300万吨大豆。值得注意的是, 有传言称,

明年1-2月国家大豆储备可能会出售给一些大型压榨企业, 这使得中国大豆的供应缺口大大低于预期(此前市场预计缺口将达到1000 万吨)。工厂支撑价格的信心减弱。其次, 近期中国非洲猪瘟疫情频发。截至目前,

市场上出现非洲猪瘟54例, 扑杀生猪20万余头。至此, 疫情已从北方突破, 在南方开始连续爆发。目前疫情发生在贵州(4例)、湖南(4例)、辽宁(18例)、山西(2例)、河南(2例)、江苏(2例)、浙江(2例)、云南(3例)例), 安徽(8例)、黑龙江(2例)、内蒙古(4例)、吉林(2例)、天津(1例), 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目前非洲猪瘟没有可控的途径, 预计猪瘟的传播可能会继续扩大。在此背景下, 养殖户屠宰积极, 补宰积极性不高, 生猪存栏减少, 不利于饲料终端消费。编辑:刘春艳 主编:陈峰